脚踩悬崖图片_方大人



脚(拼音:jiǎo、jué)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最古形体为《说文解字》小篆,但也见于先秦著作《墨子》。脚本义指小腿,即从膝盖到踝骨的部分,后来转指足,即胫以下接触地面的部分,引申为物体的下端。“脚”读jué时,同“角”,用作脚色,指戏剧、影视中演员扮演的人物,也指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现代通行的写法是“角色”。">

[jiǎo]
汉语文字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脚(拼音:jiǎo、jué)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18]。此字最古形体为《说文解字》小篆,但也见于先秦著作《墨子》。脚本义指小腿,即从膝盖到踝骨的部分,后来转指足,即胫以下接触地面的部分,引申为物体的下端。
“脚”读jué时,同“角”,用作脚色,指戏剧、影视中演员扮演的人物,也指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现代通行的写法是“角色”。 [17]
中文名
拼    音
jiǎo、jué
部    首
五    笔
EFCB [2]
仓    颉
BGIL [2]
郑    码
QBZY [2]
笔    顺
撇、横折钩、横、横、横、竖、横、撇折、点、横折钩、竖
字    级
一级(编号:2355) [1]
平水韵
入声·十药(jiǎo、jué) [3]
总笔画
4+7(部首+部首外)
统一码
基本区 U+811A [2]
注音字母
ㄐㄧㄠˇ
四角码
7722₀ [2]
造字法
形声字
字形结构
合体字,左右结构
异体字
*腳、踋、𦛶

字源演变

播报
编辑
字形演变流程图(文中出现序号参照此图所示文字) [4]
形声字。“脚”小篆作图1,左部为“”,作形旁,表义,意指“脚”的本义与肢体器官有关;右部为“却”,作声符,表音。形旁“肉”至隶书阶段演变为“月”。声符“却”战国时讹为“卻”,故“脚”也有两种写法,作“脚”与“腳”。现代整理汉字时以“脚”为规范字,“腳”被处理为异体字。
《说文解字》:“脚,胫也。”这是说,脚就是脚胫,脚胫也就是小腿。《庄子·徐无鬼》:“乳间股脚。”股就是大腿,脚就是小腿。中古以后,脚的意义引申转移了,指“足”,即脚趾到脚跟的部分。《晋书·陶潜传》:“素有脚疾,向乘篮舆。”这里的“脚疾”不是指小腿有病,而是指足疾,因此常乘坐竹轿子。这种用法在口语中已经逐渐代替了“足”,但是没有能够完全替代,如“手足之情”不能说成“手脚之情”,“失足”不说“失脚”,至于“足下”“足球”中的“足”也不说“脚”。由指人或动物腿的下端的意思,“脚”引申指物体的最下部分或末端:如“山脚”“墙脚”“床脚”等。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雨脚”就是指密集落地的雨点。
“脚”的最下端的意思,也可以引申指沉在底下的剩余的物料残渣,即废料,如“下脚料”说的就是原材料加工后切割、剔除下来的余料。
旧时“脚”也指与体力搬运有关的,即靠脚从事体力劳动的,如脚夫是搬运货物行李的夫役;脚行是专门从事为别人搬运工作的机构,由一个行头和一些脚夫组成,由行头负责管理并从中剥削渔利;脚钱是付给脚夫或搬运工的报酬。 [4] [17]

详细释义

播报
编辑
拼音
词性
释义
英语
例句
例词
jiǎo
名词
胫;小腿
shank
《墨子·明鬼下》:“羊起而触之,折其脚。”
人与动物腿的下端,接触地面、支持身体和行走的部分
foot
汉·无名氏《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巴金《寒夜》二:“难道她没有脚没有眼睛,自己不会走路?”
脚步;脚印;脚跟;脚踏两只船
物体的最下部
base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又有乌大爷的兄弟托诚村并两三个少年,都在墙脚下把考篮聚在一处,坐在上面闲谈。”
裤脚;杯脚;山脚;墙脚;高脚杯
残渣,即最后留下的渣滓
dregs;residue
宋·陆游《秋夜歌》:“架上故裘破见肘,床头残酒倾到脚。”
清·俞樾《咏物‧遗箧》:“米欠煤逋贫士籍,针头线脚女儿箱。”如:下脚;泔脚;边脚。
泔脚;下脚;茶脚;酒脚
脚步
step
元·余阙《赠刘禹玉》诗:“去年卧衡岳,聊憩四海脚。”
旧时指跟体力搬运相关的
porter
唐·刘禹锡《夔州论利害表》之二:“比及三年,漕运七百万石,省脚三十余万贯。”
杨朔《征尘》:“吃吧,到家啦。喝完酒,吃点饭,我们就雇脚回家。”
脚夫;脚行;脚家;脚子;脚户
帮手
helper
《水浒传》第四五回:“那妇人专得迎儿做脚,放他出入。”
指细密丛集的痕迹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这鞋袜儿针脚儿细似虮子。”
线脚;针脚
动词
抓住脚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揜兔辚鹿,射麋脚麟。”
量词
用于动物的腿
《水浒传》第五七回:“等了半晌,只见酒保提一脚羊肉归来。”
用于脚踢的次数
《儒林外史》第九回:“杨执中恼了,把老妪打了几个嘴巴,踢了几脚。”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三回:“舅太爷又狠狠的踢了两脚。”
jué
名词
旧同“角”。传统戏曲中的人物类型
role;part
胡怀琛《稗官辨》引《梨园杂话》:“尝一日,于某宅堂会,与某丑脚演《状元谱》。”
旧同“角”。角色。戏剧、电影中演员扮演的人物
role;part
田汉《名优之死》第二幕:“把玩意儿丢生了,名气越大越加不受用,你看多少有名的脚儿不都是这样垮了的吗?”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大词典》 [7]《现代汉语词典》 [8]《汉语大字典》 [9]

古籍释义

播报
编辑

说文解字

【卷四】【肉部】居勺切(jiǎo)
胫也。从肉,却声。 [10]

说文解字注

【卷四】【肉部】
胫也。《东方朔传》曰:结股脚。谓跪坐之状。股与脚以厀为中,脚之言却也。凡却步必先胫。从肉,却声。居勺切,五部。 [5]

广韵

居勺切,入藥見 ‖ 却聲鐸部(jiǎo)
腳,《釋名》曰:“腳,却也,以其坐時却在後也。”居勺切。五。
脚,俗。 [11]

康熙字典

【未集下】【肉部】脚
《广韵》居勺切。《集韵》讫约切,並音蹻。《说文》:胫也。《释名》:脚,却也。以其坐时却在后也。《诗·小雅》:既微且尰释文尰,脚胫也。《山海经》:长股之国,在雄常北,被发。一曰长脚。
【未集下】【肉部】 腳
《唐韵》居勺切。《集韵》《韵会》:讫约切,並音蹻。《说文》:胫也。或作腳。《释名》:却也。以其坐时却在后也。《荀子·正论篇》:詈侮捽搏,捶笞膑脚。
又以足蹂物曰腳。司马相如《子虚赋》:射麋腳麟。注:郭璞曰:脚掎足。《文选》李善注:腳,谓持其麟也。 [6]

字形书法

播报
编辑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脚字书写提示
“月”窄“却”宽,顶部“月”低,底部“却”低。“月”,框内两短横在横中线上下。“却”,“去”宽“卩”窄,顶部“去”高,底部“卩”低。“去”,在竖中线部位;“土”,竖笔在竖中线,第三笔横在横中线上侧;“厶”居下半格,从田字格中心起笔。“卩",亅(竖钩)在横中线部位。 [16]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播报
编辑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k
i̯ak
先秦
王力系统
k
ǐak
先秦
董同龢系统
k
jak
先秦
周法高系统
k
jak
先秦
李方桂系统
k
jak
jak
jak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药铎
jɑk
南北朝
北魏后期北齐
药铎
jɑk
南北朝
齐梁陈北周隋
药铎
jɑk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k
i̯ak
隋唐
拟音/王力系统
k
ǐak
隋唐
拟音/董同龢系统
k
jɑk
隋唐
拟音/周法高系统
k
iɑk
隋唐
拟音/李方桂系统
k
jak
隋唐
拟音/陈新雄系统
k
ǐɑk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13-14]

韵书集成

韵书
字头
小韵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脚、腳
入声
十八药
开口呼
全清
居勺切
kjɑk
集韵
脚、腳
入声
十八药
开口呼
全清
讫约切
kiɑk
礼部韵略
入声
讫约切
增韵
脚、腳
入声
讫约切
中原音韵
入声作上声
萧豪
齐齿呼
全清
kiau
中州音韵
入声作上声
萧豪
叶皎
洪武正韵
脚、腳
入声
六药
全清
讫岳切
kiak
分韵撮要
阴入
第九张掌帐着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12-13]

方音汇集

播报
编辑
注意:发音用国际音标(后接调值)标注,仅作参考,可能与实际发音有异
方言区
方言点
发音
调类
备注
北京官话
北京
tɕiau214(白)/tɕye35(文)
上声/阳平
北方官话
济南
tɕye213
阴平
中原官话
西安
tɕyo21
阴平
西南官话
武汉
tɕio213
阳平
西南官话
成都
tɕyo31
阳平
江淮官话
合肥
tɕyɐʔ4
入声
江淮官话
扬州
tɕiaʔ
入声
晋语
太原
tɕieʔ2(白)/tɕyəʔ2(文)
阴入
吴语
苏州
tɕiɒʔ4
阴入
吴语
温州
tɕia323
阴入
湘语
长沙
tɕio24
入声
湘语
双峰
tʊ13
阳平
赣语
南昌
tɕiɔk5
阴入
客家话
梅县
kiɔk1
阴入
粤语
广州
kœk33
下阴入
粤语
阳江
kiɛk21
下阴入
闽语
潮州
kiok21(文)/kieʔ21(白)/ka21(俗)
阴入
俗读为“骹”训读。“胫骨近足细处”
闽语
厦门
kiɔk32(文)/kioʔ32(白)/ka32(俗)
阴入
俗读为“骹”训读。
闽语
福州
kʰyɔʔ23/ka44(俗)
阴入/阴平
俗读为“骹”训读。
闽语
建瓯
kʰiɔ24/kau54(俗)
阴入/平声
俗读为“骹”训读。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12] 、《汉语方音字汇》 [15]

 回顶部